客戶案例
航空煤油是飛機發動機的燃料,水分超標可能導致燃燒效率下降,甚至結冰堵塞油路,影響飛行安全,所以這個問題必須重視。
一、水分超標原因分析
儲存環節
油罐密封性差(呼吸閥故障、罐頂積水滲入)。
溫差導致罐內冷凝水生成。
油罐未定期排水或排水裝置失效。
運輸環節
槽車/管道內部未干燥或混入其他含水介質。
運輸途中溫度劇烈波動產生冷凝水。
生產過程
煉油廠脫水工藝不徹底(如分餾塔效率不足)。
人為操作
取樣或加油過程中接觸潮濕環境或工具污染。
二、預防措施
1. 儲存管理
油罐改造:
使用內浮頂罐或氮封系統,隔絕空氣濕度。
安裝高效呼吸閥(帶干燥劑濾芯)。
油罐底部增設自動排水閥,定期排空積水。
環境控制:
油庫保持恒溫(建議15-25℃),減少冷凝。
罐區地面防水防潮,避免雨水倒灌。
2. 運輸管理
運輸前檢查槽車/管道清潔度,使用干燥氮氣吹掃。
運輸過程中實時監測溫濕度,避免劇烈溫變。
3. 生產端控制
煉油廠采用分子篩吸附、真空脫水、聚結脫水等技術,確保出廠油品水分≤30ppm(ASTM標準)。
添加抗靜電劑,減少水分聚積風險。
三、檢測與監控
在線檢測
安裝 FTIR光譜儀 或 電容式水分傳感器,實時監測油品含水量。
實驗室檢測
定期取樣,按 ASTM D6304 卡爾費休法精確測定水分。
質量追溯
建立批次追蹤系統,記錄儲存、運輸、加注全流程環境數據。
四、超標應急處理方案
1. 油水分離技術
物理分離:
使用 離心式油水分離機(處理量≥5m3/h,分離精度≤15ppm)。
安裝 聚結過濾分離器(濾芯材質為玻璃纖維+聚丙烯)。
化學吸附:
添加航空級脫水劑(如硅膠基吸附劑),需經適航認證。
2. 受污染油料處置
若水分>50ppm:
立即隔離污染批次,啟動備用油源供應。
返廠重新蒸餾或協調合規單位回收處理(嚴禁直接排放)。
3. 系統排查
檢查飛機燃油系統:
排空油箱,檢查濾網、燃油泵是否結冰或堵塞。
使用無水乙醇沖洗管路(需符合MM手冊要求)。
五、管理優化
人員培訓:
定期開展油料管理IATA課程,強化防污染操作規范。
設備維護:
每月檢查油罐密封性,每季度校準檢測儀器。
應急預案:
制定《航空煤油水分超標響應流程》,明確各部門職責與處置時限。
六、技術驗證與標準
處理后油品需通過 ASTM D4176 清凈性測試及冰點測試(≤-47℃)。
提交民航局適航部門備案,確保符合 CAAC AC-121-FS-2018-129 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