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資訊
News聚結分離濾芯的核心奧秘,在于其巧妙的“聚結”機制。它如同一位高超的魔術師,能將流體中看不見、摸不著的微小液滴,“變”成易于分離的大顆粒。這個過程并非簡單的過濾,而是一場基于精密材料科學與物理原理的精彩表演。
第一步:捕捉——精密纖維網的攔截與吸附
聚結濾芯的核心是它的聚結層,通常由經過特殊處理的玻璃纖維或聚合物纖維構成。這些纖維隨機交錯,形成一張具有巨大表面積和復雜迷宮式通道的多孔介質網。當含有微小液滴(如油滴或水滴)的流體流過時,會發生兩種關鍵作用:
直接攔截:尺寸大于纖維通道的液滴會被直接截留。
布朗運動與吸附:更微小的液滴在布朗運動作用下,會無規則地撞向纖維表面。由于濾材纖維經過精心設計,其對目標液滴的“親和力”(潤濕性)遠大于對連續相流體的親和力,因此液滴會被牢牢吸附在纖維上,而不是隨流而去。
第二步:合并——由“點”到“面”的成長之路
單一的液滴被捕獲只是開始。隨著流體持續通過,越來越多的液滴被吸附到纖維表面和已有的液滴上。當相鄰的液滴足夠接近時,界面張力會驅動它們相互融合,合二為一。這個過程持續進行,纖維上的液滴從“小斑點”逐漸成長為“大液膜”。
第三步:釋放——自重下的脫落與聚集
當聚集的液滴體積增長到足夠大,其自身重力(或流體剪切力)最終會戰勝纖維表面的吸附力。于是,這個大液滴便會從纖維上脫離。脫離后的大液滴在流道中繼續與其他液滴碰撞合并,最終形成遠大于初始狀態的“大顆粒”,為后續的重力分離階段做好了完美準備。
總結而言,聚結機制的精髓在于通過特殊的纖維濾材,高效捕捉并巧妙融合微米級液滴,使其實現從“難以捕捉”到“易于沉降”的質變,這正是聚結分離技術高效可靠的根本所在。